首  页 基金会简介 慈善与爱心 捐赠信息公示 主要活动 新闻中心 联系基金会
今天是: 汕头市潮南区公益基金会欢迎您!

您当前的位置:汕头市潮南区公益基金会 >> 慈善与爱心
   
【公益慈善讨论】为什么做好事最好还是留名?
汕头市潮南区公益基金会          提稿时间:2022-09-12

   99公益日越来越有真正的节日气氛。尤其是从今天开始,因为连续三天,腾讯公益平台上都有企业配捐,你捐出10元,最终可能不止10元,最多可以到20元,在朋友圈,看到很多人在为各种项目筹款。

   一个成都本地公益项目“成都书语”的募捐活动,身份是“一起捐”伙伴儿。其实,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做到公益海报上,成为“代言人”,不但自己捐款,也可以作为一个“支点”,带动更多人来捐。

  募集的款项会用来购买童书,放在成都各处的“故事小屋”里,家长可以借阅。故事小屋也是一个可以一起读书的地方,很多家长从借书开始,发展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,从受益者变成奉献者。

   把自己的名字和照片都做到海报里,有一种风险:如果这个项目不可靠,最终自己也会名誉受损。因此,在过去几年,我对这个项目密切关注。其实,这个关注有一点多余,科技的发展,已经对公益项目形成很强的“自约束”,他们花的每一分钱,都要公开。

   这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的“互联网公益”。它是一种新型的公益形式,通过平台机制,把愿意出钱的企业和个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链接在一起。一个“全民公益”的时代,即将到来。

   2008年汶川地震,被行业内人士认为“中国公益元年”。在那之前,人们当然也在做好事帮助别人,但是地震后的捐款、捐物和社会参与,让人们认识到中国公益事业的巨大潜力。大部分中国家庭,开始有余力帮助他人,而参与度最高的就是年轻人,从90后到00后,年轻一代普遍重视参与公益事业,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

伴随着这个过程的,是专业公益机构的出现。过去,人们更习惯的是捡到钱捐给警察叔叔,或是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和募捐活动,而现在,专业公益机构的出现,向我们呈现出更多的社会面向。过去,除了灾难造成的困难人群,需要帮助的普通人很难呈现在公众面前,现在我们发现,每个人可能都需要帮助:乡村孤独老人,没有书看的儿童,偏远地区没有卫生巾的女生,乃至需要助听器的失聪者,这些都有专门的公益项目。

   去年,一个捐献AED的项目,募集的款项会购买AED放在重庆的地铁站里。这样的项目,已经不是“帮助困难群众”,而是构建更安全美好的生活。但是,由于政府财政预算不足,目前还没有能力顾及到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AED设施,而公益组织的参与,部分弥补了这个短板。

   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科技巨头们可以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公益平台,而像凤凰网这样的媒体平台,不但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报道和监督,自己也有专项公益基金,有三个儿童方向的公益项目。

   “全民公益”时代,最大的进步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参与。比如,今年99公益日,腾讯公益平台推出了捐“小红花”,人们可以把每天走的步数折算成小红花,而募捐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,就可以启动一个项目,帮1000名乡村儿童实现看博物馆的梦想或者其他。而在一些众筹平台上,人们也可以给没有钱看病的普通人捐款。每个人只要奉献一点点,就足以帮另一个人改变命运。在过去这可能是一个口号和理想,如今正在变为现实。

      最重要的是,做公益开始成为普通人追求的“生活方式”。一个例证是,一位高中生的家长联系到我,说小朋友要参加公益活动,咨询如何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。很明显,一个高中生想参加公益,是想帮助别人,而家长也认为,这样的行为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,是一个有价值的“标签”,或许和获得一个奖状同样重要,在申请读大学时会有所帮助。

   这说明,我们已经普遍认可,参与社会公共事务,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价值。90后、00后们投身公益的热情,和我们这些70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。

   年轻人更坦诚,也更主动,有着更开阔的视野,在地震、洪灾和疫情中,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参与的身影,他们甚至并不讳言,这是“社会资历”。而对70后和更早世代的人来说,更熟悉的观念是“做好事不留名”。

   我们小时候写的作文里面,一个典型的场景是,自己主动做好事,受帮扶的对象表示感谢,非要问我们的名字,我们会自豪地挺起胸膛,说一声“我叫雷锋”或者“我叫红领巾”——个人做好事,最终要淡化个人色彩,强调一种集体身份。

   2008年后,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,人们做好事是要留名的。虽然捐款也有匿名选项,但是更多人会选择亮出自己的名字。这不是爱慕虚荣,而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,在更深层意义上,这是我们“健全人格”的努力。

  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“个人”,取决于我们一路走来做了哪些事,投身于怎样的事业。

 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理解了很多朋友把自己照片、名字弄进海报里的做法:公益就要亮出来,因为公共性,本身就需要人们投入真实的自我,这样才能促进“社会资本”的发育,增加一个社会内部成员之间的互信。


 
Copyright 2012 汕头市潮南区公益基金会   中文域名:潮南公益基金.cn   ICP备案:粤ICP备18103226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:44051402000086